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第三段如下:,,原文: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此世之所以为世,而吾之所以为我也。”屈原曰:“吾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翻译:屈原来到了江边,散乱的头发,憔悴的面容,枯槁的身体。渔父看到他,便问他:“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回答:“整个世界都浑浊,只有我一个人清醒,大家都醉了,只有我一个人还醒着。”渔父说:“圣人不被事物所拘泥,而能与世界一同变化。这就是世界之所以是世界,而我之所以是我的原因。”屈原说:“我宁可跳进湘水,葬在江鱼的腹中。怎么能让洁白的身体,蒙受世俗的尘埃呢?”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官为三闾大夫,掌家族事务,世居汨罗江畔,屈原为人谦和,博学多才,通晓音律,善于辞赋,楚怀王时,屈原为左徒,职掌刑狱之事,兼理国家大事。
屈原列传第三段原文: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平谓楚王者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然齐王既亲秦,必不反楚,楚当绝齐,然后秦可图。”楚王不听,屈平固谏,曰:“楚不绝齐,秦必灭楚。”楚王大怒,逐屈平,屈平乃赋《离骚》,申述己志,其辞曰:“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又曰:“兰芷变而不芳,荜葜蔓草不可除。”以喻楚之衰也。
屈原列传第三段翻译:
屈原被流放后,秦国想进攻齐国,齐国却与楚国合纵亲善,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能相信,现在齐王已经亲附秦国,必定不会反楚,楚国应该与齐国断绝关系,然后才可以对付秦国。”楚怀王不听屈原的话,屈原再次进谏说:“楚国不绝齐,秦国必定灭掉楚国。”楚怀王大怒,将屈原逐出宫廷,屈原于是写了《离骚》,申述自己的志向,诗中写道:“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又说:“兰芷变而不芳,荜葜蔓草不可除。”以比喻楚国的衰亡。
屈原列传第三段赏析:
屈原在流放期间,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当他看到秦国想进攻齐国时,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可以让楚国摆脱秦国的威胁,他的建议却被楚怀王拒绝,这再次证明了楚怀王的愚蠢和短视,屈原的再次进谏也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被逐出宫廷。
屈原的《离骚》是一首充满悲愤和激情的长诗,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腐败政治的愤慨,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浩浩昊天,不骏其德”和“兰芷变而不芳”等句子都表达了屈原对国家的担忧和对腐败政治的愤慨。
屈原列传第三段的意义:
屈原列传第三段通过屈原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忠诚的国家公仆的形象,尽管他被流放,但他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挽救国家,他的《离骚》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思想。
屈原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兴衰取决于领导者的明智和决策,如果领导者能够听取贤臣的建议,并采取正确的措施来治理国家,那么国家就会繁荣富强,反之,如果领导者不听取贤臣的建议,而是盲目地追求自己的利益,那么国家就会走向衰亡。
屈原的故事也启示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国家的热爱和关注,只有当我们真正关心国家时,才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我们也要时刻保持对腐败政治的警惕和反对态度,因为腐败政治是一个国家衰亡的根源之一,只有通过打击腐败、倡导廉洁政治、选拔贤才等措施来治理国家才能够让国家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